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北京语言大学与老舍先生的渊源
作者:张书杰 汉语学院
查看:120   

  老舍先生出生于1899年2月3日,今年是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今年1月11至12日,“纪念老舍诞辰120周年暨第八届老舍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老舍研究会、北京语言大学、老舍纪念馆主办,包括老舍先生的长女舒济女士等家属在内,有140余位来宾和专家学者与会,深情缅怀老舍先生,并对老舍先生的生命足迹、社会活动和文学艺术创获进行了深入研讨。我校张旺喜副校长参加了纪念活动并在开幕式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显示了我校对于这一纪念活动的高度重视和对于研讨会的大力支持。
  实际上,作为这次会议的主办方之一,北京语言大学与老舍先生有着很深的渊源。
  1984年2月28日,包括我们北语的孙钧政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关纪新先生在内的全国各地的13位专家联名上书国务院有关部门,申请成立中国老舍研究会。当时负责文化教育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同志非常重视,3月2日就做出批示:“请梅益同志商有关单位,予以解决。”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负责人的梅益等遵照习仲勋副总理的指示,落实了此事,并同意从当年开始,从专项经费中拨出款项作为研究会的活动经费。而正式成立的中国老舍研究会就落脚在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老舍研究会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老舍先生的研究,也有力推动了我校师生对老舍先生作品的品读、欣赏和探讨。前后相继,不仅使我校涌现了许多位在老舍研究界颇有影响的学者,而且在我校师生中还形成了阅读老舍、研究老舍的传统,而这一传统无疑将会永远继续下去。
  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是我国从事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一个重镇,而老舍先生则是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一个重要先驱。1924年9月老舍先生赴英国伦敦大学的东方学院任教,成为一名中文讲师。在英国五年的教学生涯中,老舍先生不仅教汉语,做有关中国语言和文学的讲座,还与东方学院的英国教师合作编写了一套配有唱片的中文教材。据学者们的考证,该教材名为《言语声片》,由伦敦灵格风出版社出版,是灵格风东方语言丛书之一。全书中文部分的编辑工作由老舍负责,书中所有的汉字都是根据老舍的手书制版印行的,全部生词和课文也都是由老舍朗读来灌制唱片的。老舍成为第一位在世界著名的灵格风协会出版教材并灌制唱片的华人,而这套语言课本及唱片曾在世界上流传,并产生广泛影响。因此,完全可以说老舍先生为汉语和中华文化在海外的推广和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然,在老舍从事汉语教学的时代,国外学汉语的学生数量还十分有限,中国赴海外从事汉语教学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而且基本上属于“单打独斗”。而自从北语建校以来,全校教师已经为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近20万名懂汉语、熟悉中华文化的外国留学生。最近几年,我校平均每年在海外任教的教师就有100位左右。特别是随着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扩大,北语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广泛、深入和密切。目前与世界上近6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所大学及教育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形成了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富有成效的国际教育格局。作为中国老舍研究会的挂靠单位,同样完全可以说北语为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是足以告慰老舍先生的。
  老舍先生在英国不仅从事汉语教学,还从事小说创作,那里也成为老舍先生登上文坛的真正起点。身处异域,心怀祖国和家乡的老舍,一出手就不同凡响。在海外五年的教学之余,就创作了三部引起文坛瞩目的长篇小说。老舍在小说中写故乡北京的中国儿女,也写年轻的学子,并比较中国人和英国人的国民性。固然作家不一定要有海外生活的经历才能成为一个好的作家,但对老舍来说,这一点则意义重大。或者可以这样说,没有这样的国外教学生涯,老舍就不会是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老舍。这显示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域间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性。我校所着力进行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和派遣教师到国外任教并在国外开设分校的工作,一方面是在服务国家的发展战略,另一方面也是实实在在地进行着这种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传播与交流工作。因此老舍先生之于我校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师生们总是在对老舍作品的研读中获得别有会心的感悟和启示。
  从英国回国后的老舍一发而不可收,继续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作为一个北京作家,他写出了极具北京地域特色的人情世故和悲悲喜喜;作为一个满族作家,他写出了对自己民族的深沉爱恋和反思自省;作为一个中国作家,他写出了自己对于国民性格的冷峻思考和对于中华民族新生的强烈憧憬;而作为一个走向世界的作家,他还写出了自己对于世界和平和人类命运的关注。《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正红旗下》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作品都是老舍先生谱写出的动人诗篇和华美乐章,能够给予读者以深刻的思想启迪和深沉的美的感悟。这也是为什么老舍先生的作品在今天仍然会被反复搬演和改编。老舍先生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是他的艺术创造将会永远辉耀人间。从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来说,作为白话语言艺术大师和醇厚中国文化风味表现者的老舍,其作品在今天无疑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素材和极佳的范本,也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发掘和利用。
  学校对于中国老舍研究会工作一直大力支持,1984年以来,我校主办或承办了多届关于老舍研究的国内和国际会议。因为老舍先生巨大的人格魅力和老舍研究在学界的号召力,每次会议都能吸引众多学者参加,在推动老舍研究不断走向深入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我校在国内外的影响。相信今后,老舍研究仍然会得到学校一如既往的支持,北语与老舍先生的缘分一定会历久弥香,北语与老舍先生的联系一定会越来越深。
北京语言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6840次访问,全刊已有18699411次访问